發布時間:2025-09-24 07:26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23日,第六屆宜興太湖灣國際精英創新創業大賽綜合賽在武漢落下帷幕。走過六年,宜興以這項賽事為起點,從最初聚焦“以賽引才”的精準突破,到如今深耕“以賽營城”的系統布局,不僅收獲了撬動城市發展的“興”機遇,更將一場賽事打造成了展示城市魅力的“科創名片”與推動產業升級的“戰略抓手”。透過賽事這扇窗,看見的不僅是閃耀的科創新星,更有宜興產業轉型新思維、“雙招雙引”新打法、發展生態營造新模式。
產業轉型破局,撬動創新資源落地
從深圳到宜興,朋友的一句“來看看”,卻給祝禹帶來了多重驚喜。西爾曼生物科技從事智能生物反應器的研發生產。去年,祝禹抱著試試的心態來到宜興經開區生命健康產業園考察,江南大學宜興食品研究院的龍頭引領加上多家實力企業的集聚一下打消了他心中的“差距感”。“潛力大,產品更接近市場,這里能做最精準的研發。”祝禹說。今年初,西爾曼在園區研發樓租賃了場地,本月底就將正式投產。上個月,祝禹剛帶領團隊參加了科創賽,摘得了獎項,實現了落地即發展的良好開局。
宜興對創新項目的強大吸引力,源于產業轉型的持續加碼,更來自產業鏈創新布局的深度賦能。據宜興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已構建起“一條產業鏈鏈接一個院士工作站+多個重大創新平臺”的發展格局,為產業升級筑牢“創新底座”。今年上半年,宜興新增無錫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5家,累計達403家,總量穩居無錫大市第二;累計建成新型研發機構10家,匯聚頂尖專家及科研人員超260位,智力資源加速集聚。
方向明確,賽制越趨簡單,這是宜興六年科創賽的特點。今年的3場城市賽和2場專項賽重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銀發經濟等新興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例,宜興拿出“需求清單”,圍繞電線電纜、節能環保等十大場景方向,鼓勵算法模型、軟硬件一體化及行業落地能力兼備的團隊在宜先試先用、示范轉化、規模推廣,以“以賽促用”的模式推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讓科創成果快速轉化為產業發展實效。
從“賽事”到“生態”,打出“資源鏈接方法論”
以賽營城的核心,在于打破賽事“一過性”局限,將短期聚勢的“熱度”,轉化為資源長效聚合的“鏈接力”。“超越‘競技’本身,打出‘以賽營城牌’。”宜興市委組織部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招好商、招成商,今年,宜興重點聚焦院士、在外賢達、校友、海歸四大群體。以聚焦銀發經濟的西安城市賽為例,其“含金量”不僅體現在參賽項目的技術高度,更在于實現了“產業規劃—平臺共建—資源落地”的全鏈條突破。
借助賽事平臺,宜興發布了銀發經濟產業規劃,與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江蘇)中電院數字健康檢驗認證有限公司簽署央地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設立了宜興(西安)創新中心。在此過程中,宜興通過盤活院所庫、場景庫、載體庫、企業庫等核心資源,實現對銀發產業的“精準滴灌”。以院所庫為例,作為養老檢測領域唯一“國家隊”,中國電子院不僅擁有頂尖技術研發實力與成熟數字化解決方案經驗,更手握國家健康養老智能系統與裝備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這一“王牌”。
一次“走出去”,便是一次服務城市發展戰略的“超鏈接”布局。六年里,來自40多家高校、科研機構的100多位專家教授親臨賽事現場,聘任引才大使超百位,為高校和宜興的合作按下快進鍵,成立了12家人才科創飛地,今年以來飛地新增孵化企業66家。將“院士之鄉”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今年科創賽特設科學家團隊賽,10支由頂尖科學家領銜的高端科研團隊在宜亮出前沿創新成果。
筑巢育“竹”,激活發展“乘數效應”
在宜興經開區光電子產業園,宜瑞清聯汽車電子研究院的首條產線已完成建設,下月將正式啟動出貨。“現成的場地、精準的政策扶持,更重要的是貼近下游市場,這里為初創企業鋪好‘加速跑’的賽道。” 企業執行董事汪佐夫道出了項目扎根宜興的原因。早在去年科創賽決賽啟幕前,宜瑞清聯便敲定落戶協議。這并非個例,六年來,30余個優質項目在賽事決賽前便選擇落地宜興。
從“招得來”到“留得下、長得好”,宜興以構建科創企業“竹海式”生長生態,持續筑牢科創“苗圃”根基。今年以來,當地新增科技型企業1451家,新建成科創載體35萬平方米,累計總面積突破35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超600家。從“單一引項目”向“系統育生態”,讓落地項目既能獲得“安身之所”,更能擁有持續發展的“養分供給”。
萬乘蛋白團隊的成長軌跡,正是宜興科創生態賦能的生動注腳。這支由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人才組成的團隊,在科研成果尋求商業化突破的關鍵期,借助宜興科創賽搭建的平臺嶄露頭角,不僅一路過關斬將摘得銀獎,更獲得“陶都英才”直通券,快速打通落戶通道。而剛完成資產盤活的國坤產業園,成為團隊落戶的“最優解”,萬乘蛋白也由此成為園區首家入駐企業。如今,企業不僅成功開拓出海合作業務,更主動將上下游關聯項目引薦至宜興洽談合作。
據統計,本屆科創賽中,65個項目納入“陶都英才”項目備選培育庫,推動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從“賽場”走向“市場”。
為持續升級發展生態的“吸引力”,宜興正加速迭代人才政策,“陶都英才” 5.0 政策即將發布,聚焦“機制提效”“英才提檔”“專才提能”“資源提優”“生態提溫” 五大行動,實現“引育用留”全鏈條覆蓋、“產學研用”全過程服務,對科創企業和人才發展需求實現精準回應。
來源:無錫日報
當前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