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10-20 07:37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shù):
原標題:小食堂里有大民生,8年守護托起鄉(xiāng)村幸福“食”光
一碗飯串起山村老人幸福晚年
清晨,宜興善卷村村民余榮貴忙完村里的衛(wèi)生工作已是一身汗。他看了看表,駕駛著電瓶接駁車匆匆出發(fā)。“每天最重要的任務(wù)就是把老人們安全接到村食堂吃飯,再送回家。”余榮貴笑著告訴記者。老余開的這趟車早已不是普通的出行,而是承載著20多位老人期待的“愛心接駁”。
善卷村在宜興是響當當?shù)?ldquo;明星村”,不僅村里風(fēng)光好,而且村級福利待遇也讓人羨慕。2016年,契合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善卷村在無錫率先啟動了村級老年食堂建設(shè),2017年正式運營。8年里,這間食堂從解決“吃飯難”的便民點,逐漸成為老年人離不開的“幸福港灣”。每天兩餐供應(yīng),90多位70歲以上老人準時報到,占全村同年齡段老人的60%。這份“高人氣”里藏著善卷村對養(yǎng)老需求的精準回應(yīng),更折射出鄉(xiāng)村治理的溫度與智慧。
接駁車車速很慢,“安全第一,老人、子女才放心。”余榮貴接手接駁車任務(wù)已有7年,雖然是志愿服務(wù),但他樂在其中。善卷村有上東和下東兩個自然村,離得近的老人每天步行去食堂,離得遠的就坐接駁車。每天9點半,余榮貴準時從村委出發(fā),有20多人需要坐車,需分兩趟接送。
“來啦!”93歲的龔三保看到余榮貴,揮揮手,起身上車。看到記者,龔三保熱情地打了招呼,當問到對老年食堂的評價時,老人直夸好。從食堂運營起,他和老伴趙鳳珍就在這兒用餐。從家到食堂,雖然只有不到10分鐘的車程,但車上的老人也沒閑著,高興地拉起家常。
不到10點,接駁車到了村委,老人們下車后便來到食堂,找到位置坐下。食堂里不僅有煙火氣,更藏著細致入微的關(guān)懷。廚房里,紐梅珍和兩位工作人員忙活開了。年輕時,紐梅珍自己開飯店,老年食堂運營后,她便成了這里的廚師。每天一葷、兩素、一湯,工作人員早晨6點半開始備菜,隔天需要開好菜單發(fā)給超市。
“我們燒的菜,老人都愛吃。”紐梅珍笑著說。待所有菜準備完畢,紐梅珍留好菜樣,認真地寫好標簽并貼上,“食品安全是第一位的,給老人吃的東西可馬虎不得。”
山里老人吃飯早,10點30分就開飯了。食堂運營多年,老人們早就達成了共識,一到開飯時間,自覺按照座位排隊打飯。打湯的任務(wù)則由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完成。“味道好還方便。”村民李保成豎起大拇指稱贊。
如今,小小的食堂不僅解決了老人用餐難問題,還成了他們的精神寄托。老人早早來到食堂,可以找個地方坐下來聊天,也可以到隔壁的衛(wèi)生室量個血壓,逢周五,還能在村電影院看場電影。吃完午飯,休息室的20多個床位可以休息,活動室健身器材、棋牌室等一應(yīng)俱全。
“我們用‘一碗熱飯’串聯(lián)起養(yǎng)老服務(wù)、鄰里互助與鄉(xiāng)村文明。”村黨總支書記李為清道出了食堂的深層價值。村里60多位村民主動參與食堂志愿服務(wù)工作,每天2位輪流為老人服務(wù)。用餐時,年紀輕的老人還主動為年紀大的老人服務(wù),真正將志愿服務(wù)從“貼在墻上”的展示變?yōu)槿谟谏畹膶嶋H行動。今年,宜興深入推進惠老助老服務(wù),進一步加快老年助餐服務(wù)覆蓋面,善卷村模式成了樣板,供全市參考借鑒。
來源:無錫日報
當前位置:













